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关于心理语言学的探究
作者:David    发布于:2014-05-21 17:19:21    文字:【】【】【

所谓心理法,它是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他人在观点、兴趣、态度上不同以及在心理上有差异的人群的特性及其结果,这些方法一般用来研究社会病态的方面。译辰北仑翻译公司的小编分享了以下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心理气候亦称“心理气氛”。指群体或集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其中包括人们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人们彼此间的关系,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是美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关于群体或集体中心现象的情绪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心理学概念。心理气候可能是有益的、健康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不健康的。健康的心理气候基本特征是互相关心、彼此尊重、有高度的原则性、责任感、团体的认同感和友谊感。有了分歧,大家通过友好的讨论解决。不健康的心理气候基本特征是目标不同意,心理差距大,领导自私或缺乏威信,集体成员间互相指责,互相嫉妒,互相拆台,幸灾乐祸。良好的心理气候有益于集体和个人作用的发挥,使人心情舒畅,减少机体能量的内耗。不良的心理气候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影响人的情绪,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人的精神和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心理气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对人们的社会化也有较大影响、要创造良好的心理气候,需要有比较一致的目标,有正派和有威信的领导者,集体的成员要有较大的心理相容性。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坎特本《语法的客观心理学》一书中最早提出“心理语言学”这一概念。1954年美国学者奥斯古德和塞比奥克的《心理语言学》一书正是出版,宣告心理语言学由此诞生。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言语习得和言语理解过程,言语记忆和言语知觉,言语机制的功能与结构,人们获得适应语言的心理过程等,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广泛用于指导语言教学、诊治言语障碍疾病,并能在工程、航空、通讯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