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关于国内主流的翻译标准
作者:北仑翻译-Ceci    发布于:2013-06-30 09:29:17    文字:【】【】【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方的文化语言差异比较大,所以存在不同的标准,近代中国的一些学者和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标准,如:
(1)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
(2)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
(3)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
(4)矛盾先生的“忠实”、“通顺”准则
(5)林语堂的“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好标准”
(6)刘重德先生的“信、达、切”三字标准

标准很多,译辰翻译-北仑翻译就来谈谈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三大标准。

 一、“宁信而不顺”
这个标准是由鲁迅针对“宁错务顺”的观点而提出来。这句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了求“信”而不顾原文的意思。鲁迅对于“不顺”也自己的见解,就是尊重原作风,不能翻译成“牛头不搭马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则为力求其易解,一则为保持原作的丰姿。鲁迅提出的翻译标准对于翻译行业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影响却不是很大,因为这一理论在当时很有推动意义,但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二、“神似”与“形似”
这是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傅雷提出的,他在一本译文中写道,翻译应当像绘画一样,追求的是神似而不在形似。对于文学作品翻译来说,傅雷的翻译标准在我国影响极大,为我国文学翻译理论提供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翻译文学作品要达到“传神”的思想。

三、“化境”
“化境”是我国近代著名大学者钱钟书的观点,他认为,将一个作品翻译成另一个文字作品,不能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显得生硬牵强,又有完全保留原文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化境”。他的理论与傅雷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译者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可译程度:对原语和译语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尽力找出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语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