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对翻译行业的思索
作者:宁波翻译    发布于:2016-10-31 15:41:13    文字:【】【】【

一、选准方向,扎实基础

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外语专业的才能做好翻译,翻译就是翻译文学作品。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全面的。从翻译需求来看,主要还是实用类翻译,如科技、财经、法律等。具体到某一翻译类别,如果没有深厚的经验积累或者相应的专业知识,若想胜任可能不行。翻译新手在从业伊始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背景等,选择一个翻译主攻方向。某类翻译做久了,不仅质量有保障,速度也能上得去,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是相当划算的。最理想的翻译人才模式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就算是翻译硕士教育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说,如果培养方向以财经为主,则可以考虑开设基本的财经、金融双语课程。

二、学会研究,体现专业

我们都知道,阅读中文文本时如果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概念,可以跳过去,甚至整段整段地跳,或者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但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想跳也不能跳,否则还要翻译做什么?翻译的价值无法体现?这时翻译就要做研究。不是简单地查一查字典、搜一搜网络,而是要准确理解相关词语的确切内涵,必要时甚至要阅读相关的英语语篇,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有时听人感慨说,翻译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遭遇瓶颈。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研究。举例来说,如果时事新闻汉译英的时候遇到困难,我们可以阅读国内外的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一定可以找到多种可供借鉴的译法,并通过比较,判断出最优译法。译辰宁波翻译公司的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就是细细琢磨,认真负责。

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翻译工作最终体现为译入语的方方面面,甚至小到标点符点上。在细节方面(特别是标点符号和空格),本地化翻译做得非常好。同一原文,不同译文,如何分出译文的优劣高下?假设两个译者的水平非常接近,有时候一两个关键词的处理,就能看出译者下了多大功夫。比如,approval作为可数名词,在一定语境下是表示“批准件”的,甚至可以结合具体交易细化为“批件”、“批文”或“批函”。又如review,律师review一个文件,可以说是“审阅”;审计师review一个账目,实际上是在“复核”;上司对下属做performance review,实际是对下属的工作表现做“评价”。再如,一定语境下,issue到底是“签发”还是“颁发”?approve到底是“批准”还是“核准”?考虑到动作主体、搭配习惯等,应该还是存在最佳译法的。